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在校园里看到一群拿着望远镜对准树枝的人,他们很可能来自“中大翼境”

中大学工 2020-02-12


 


昨天学工君带领大家看了一波鸟儿

与中大的这些宝贝来场春天的约会吧!

(点击可回顾)


▲校园里的两种“猫”——领角鸮(左)和斑头鸺鹠(右)


隔着手机屏幕看不过瘾?

想实地观测,闻鸟语花香、观生命美妙

却找不到鸟儿们的踪影?


▲红耳鹎


不妨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观鸟的

↓↓↓


▲发现猫头鹰

 

中大翼境


中大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1.17平方公里,拥有独特优良的自然条件,为鸟类提供了极好的栖息环境。目前,校园鸟类记录高达183种(包括留鸟和候鸟)。


中大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因为观察自然的共同爱好而聚集在一起,慢慢他们组成了一个以鸟类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普团队。自2013年创建之后,团队一直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并在校园中开展观鸟相关的各种活动。而在去年,团队正式注册成为学校社团,名为“中大翼境”。


 

导赏


在中大校园内进行以鸟类为主题的自然导赏是中大翼境的特色活动之一。于某个天气适宜的周末,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导赏员的带领下,中大师生邂逅一只只美丽的鸟儿,听其音,认其形,识其名,并了解各种鸟的行为和趣事。



一开始仅在南校园开展鸟类导赏。2016年,活动扩展到了珠海校区。在沕水之畔、若海路边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欣赏中珠的鸟类之美。2017年春天,团队举行了以鸟类、植物、真菌为主题的大导赏活动,将自然观察活动推至高潮。到了2018年春季,经历了几年发展后,“中大翼境”成为了注册社团,并连续在东校园、南校园和珠海校区进行了以鸟类为主的导赏。


从不定期到定期,从南校园到珠海校区、东校园,从鸟类到植物、真菌,一次次导赏活动的完善也促进了“中大翼境”的成长。

 

调查


除了导赏活动,“中大翼境”一直在默默进行着校园鸟类调查(简称鸟调)——沿着定好的路线走上一圈,记录鸟类的组成、分布和活动环境等相关信息。鸟调不仅增长了成员自身观鸟的水平,而且摸清了校园鸟类的情况。中山大学南校园180多种鸟类的记录也是从鸟调的基础上得来的。


 

内培


“中大翼境”成员内部活动也很丰富。相约观鸟去,近到天鹿湖郊野公园、海珠湿地公园,远到从化鸡枕山、深圳梧桐山都留下了团队同行的足迹。寒暑假大家各自回家或外出游玩,便以“观鸟大月”的形式记录收集在假期看到的鸟类,分享自己见到的美。还有培训,像 2018年春季学期,社团就举行了系列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大佬们”讲课,从鸟类观察到自然摄影,从保育项目策划到科普推送写作,团队成员的理论经验得到丰富,内部管理更有规范。



▲保育培训@小暗酱(左)摄影培训@大山菌(右)




五年多以来,“中大翼境”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团队文化。以翼境的logo——中大南校园最常见的鸟类——乌鸫为核心,翼境拥有着各种宣传品和团队标志物,它们也成为一届届翼境成员的共同宝贵记忆:


▲中山大学鸟类图鉴出版于翼境成立初期


▲纪念服和帽子,衣服黑底加白色的领角鸮图案,广受好评



▲帽子为渔夫帽设计,现已成为翼境成员标志


▲明信片是与生物博物馆合作制作的纪念品,有各种校园可见鸟类的精美图片


▲队旗


▲折页和徽章制作于2018年,折页是一些校园常见鸟类的介绍,导赏时十分有用。徽章做工精致,是翼境成员的另一新标志。

 


如今,“中大翼境”的毕业生们已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的成为了鸟类学的研究者,有的做了专职鸟导,有的依然把观鸟作为一个爱好,空闲时到野外去走走看看……


未来,“中大翼境”会坚持每学期举行导赏活动;在日常科普方面,力争做出兼具科学和趣味性的鸟类和自然相关科普知识。他们也期待可以为校园生态和保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想跟他们一起

聆听鸟语,触摸自由灵魂的翅膀吗

 

推荐阅读


与中大的这些宝贝来场春天的约会吧!


乌鸫总会在草坪上跳跃——我经历的中大翼境四年



 

--- 中大学工 ---

资料来源:中大翼境团队

图片来源:中大翼境微信公众号

组稿:杨力峰

编辑:刘佳燕

初审:许嘉茵、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